為預防愛滋病,雲林縣衛生局在縣府親民空間舉辦「2018世界愛滋日」宣導PrEP(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戴套及篩檢3方案,喚起社會大眾對愛滋病防治的重視,並給予愛滋感染者接納與關懷,邁向零愛滋目標。
現場由雲林國中學生帶來青春活潑現代熱舞表演揭開序幕,秘書長黃玉霜、衛生局長吳昭軍、雲林地檢署檢察長鄭鑫宏、雲林監獄典獄長林憲銘、二監典獄長葉漢潼及衛福部疾管署南區管制中心副主任謝瑞煒及醫療機構代表共同繫上紅絲帶,代表愛的開始,以及對愛滋感染者的接納。
秘書長黃玉霜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8年起,每年12月1日訂定為世界愛滋日,鼓勵各國訂定前牙矯正愛滋防治政策、透過多元管道,落實愛滋病防治工作。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0月,雲林縣愛滋病毒感染累計通報934人,列管存活計656人,今年度截至10月30日止共計通報27人;為了保護自己,請高危險群做好定期愛滋篩檢以降低感染風險。
衛生局長吳昭軍表示,愛滋病與B型肝炎、C型肝炎一樣,都是透過性行為與血液傳染,不會因一般日常生活行為造成感染,預防愛滋最重要的是做好全面防護措施,包括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瓷牙滑液、不共用針具、稀釋液,不使用毒品、定期愛滋篩檢等,降低感染風險。
想要擺脫天生齒列不整齊,前牙矯正是許多人的必經之路,到牙科診所諮詢矯正時,一般人最關心的就是矯正的時間、價格、材質,以及是否需要拔牙。醫師常在說明治療計畫的時候,不少病人及家屬會恐慌地問:「要拔這麼多顆牙齒喔?以後會不會有問題?可以不要拔牙做矯正嗎?」因此希望藉由以下分享,說明拔牙與矯正之間的關係。首先要解釋矯正拔牙,通常是移除指齒列中間的「小臼齒」,也就是虎牙後面跟大臼齒前面的牙齒,矯正若需要拔牙,通常不離這幾種狀況:1.牙齒太亂、不整齊:亞洲人種的牙弓較窄,所以常常有空間不夠的狀況。如果再加上牙齒尺寸偏大、下巴後縮,那要有整齊的排列幾乎是不可能的。拔牙可以獲得空間,來讓牙齒排列整齊。2.牙齒或外觀太暴:許多人或許有聽過:「矯正後臉變小了便漂亮了!」其實矯正無法改變骨架,但是能夠改變牙齒的排列。利用拔牙來將暴牙拉進去,嘴唇也因此往內收進去,改善較凸的嘴唇跟外觀。曾有矯正醫師這麼傳神比喻「太暴牙就像是水餃內餡太多包不起來,拔牙就是把內餡減少,這樣就包得起來了!」3.牙齒有缺損:如果牙齒有蛀牙或是抽過神經,甚至斷裂殘根,這時候矯正會從健康方面考量及咬合功能,選擇拔除不好的牙齒。這樣矯正不僅能達到美觀的需求,還可以省去原本要做假牙的費用。4.多生牙、天生缺牙、阻生齒:不管是哪種情況,都可能會影響到咀嚼功能,因此會建議藉由拔牙來恢復正常的咬合。
局長吳昭軍呼籲,高危險族群需每3個月定期做愛滋篩檢,符合PrEP(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使用資格者,只要依醫囑按規服藥及配合上述預防措施,即可達預防感染愛滋的最大效果,唯有全民以尊重、接納的態度,營造健康、友善的性別環境,才能讓高風險族群能獲得相關健康資訊與正確防治觀念,並早期接受篩檢及早治療,有效控制疫情。
衛生局亦強調,世界衛生組織於104年擘劃出愛滋防治策略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三零願景,並在階段目標提出於2020年達到90-90-90全球愛滋防治目標,也就是希望90%的感染者可知道自己是否感染,90%知道病況的感染者持續服用藥物、90%服用藥物者其病毒量成功被抑制,為能實現上揭目標,惟有破除迷思,正確認識愛滋病,才能真正落實愛滋病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