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台中的52歲張媽媽,半年前喝了一杯鐵觀音奶茶,突然「心跳一分鐘跳120多下」,但因擔心「自己得了絕症」,決定「能撐多久是多久」,不料近來陸續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女兒不捨媽媽受苦,決定陪同就醫,檢查後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經手術治療後,張媽媽再度恢復原本活潑樂觀的個性。
張媽媽自述,年初自手搖杯店買一杯鐵觀音奶茶後,才喝三分之一,就突然覺得心悸不舒服,「心臟一分鐘狂跳120幾下」,但因害怕到醫院會被診斷為「性命垂危」,遲遲不敢就醫,抱持著「過一天是一天」的消極態度,只是近來持續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加上女兒苦苦哀求,只好赴醫檢查。
經亞大醫院小兒心臟科、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醫療團隊檢查後,診斷為「開放性動脈導管」(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立即安前牙矯正排心導管手術,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患者術後的不適症狀即緩解許多,能和家人談笑風生,開心表示:「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指出,胎兒在母體時,會透過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相通的動脈導管進行體循環,當新生兒出生後吸第一口氣,肺部會瞬間擴張,開始肺循環工作,此時動脈導管會因逐漸失去作用而慢慢瓷牙關閉,但當動脈導管未完全關閉,而仍有血液流通時,便稱為「開放性動脈導管」,一旦通過導管的血量過多,會使心臟負荷量大,進而出現心悸、胸悶、喘不過氣等症狀。
異常咬合常會造成一些牙齒有不正常磨耗(過度或不規則)或完全未磨耗等現象。於治療前、中、後,為配合整體美觀及咬合高度的一致,齒顎矯正醫師常須做定期或必要的牙齒之琺瑯質的修形。遇有一些病,如因上、下牙齒之比例不正常或某些因素,而須對牙齒的鄰接面做琺瑯質的必要修形時,齒顎矯正醫師會於說明與討論時告知。由於牙齒的大小、形狀或牙齒數目的缺失等,會因人而有極大的差異。前牙矯正治療可能須配合口腔外科如拔牙等合併治療,尤其在牙齒擁擠或因改善臉型而需拔牙的情況。在某些異常咬合伴有上、下顎骨異常的病例,若顎骨的異常情況愈嚴重,則矯正治療合併正顎手術的機率則愈高。通常,矯正醫師會轉診或會診口腔外科或顱顏外科醫師,並請病人或家長與上述醫師們諮詢討論。矯正治療的費用會因病人的異常咬合之狀況、骨骼之因素、矯正器種類之不同,拔牙與不拔牙之治療、移動牙齒的數目等,而有所不同。若開始進行治療,一般應先預繳總金額之約 1/3 ~ 2/3 的費用,其餘再分期繳納。若提早完成治療,則應將餘額全數結清。至於伴有合併手術之治療,則手術之相關費用不包含在矯正治療費用內。病人若有精神障礙,如過動症,憂鬱症等,或全身性疾病,如骨骼性,血液性或內分泌性疾病等,均會影響矯正的治療。應預先告知矯正醫師您的健康狀況及定期的變化。
劉殷佐表示,成人對於「開放性動脈導管」承受度較高,往往不易察覺,但隨著年齡漸長,加上中老年陸續出現的慢性病,會加重先天性心臟病的症狀,研判應是紅茶飲料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因而誘發心悸、胸悶等症狀,才讓患者正視健康問題,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劉殷佐也強調,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患者多有連續性心雜音、胸部X光及心電圖檢查異常等症狀,可透過心導管手術放置「安普拉茲關閉器」,封住動脈導管的兩端,不僅恢復時間快,不用麻醉,身上也不會留下開心手術後的傷疤,提醒若有不適,應儘速就醫,預後效果會更好。